近年來,瑤海區針對流動黨員異鄉難融入、學習難沉入、作用難發揮等問題,從分析瑤海轉型發展特色和流動黨員特點入手,用心打好“三張牌”,讓流動黨員在異鄉有歸屬、強使命、肯擔當,實現基層黨組織與流動黨員的“雙向奔赴”。
打好同心“鄉情牌”,讓流動黨員“流而有家”。聚焦流動黨員融入異鄉難、歸屬感不強等問題,開展“結對建聯”“政策解讀”“鄉情研學”等活動。發揮基層黨組織“橋梁紐帶”作用,每個社區黨組織至少安排1名社區黨務工作者作為流動黨員專職聯絡員,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詢問+熟人聯系”等方式,與流動黨員建立“1+N”結對聯系,為1213名流動黨員建立基本情況、人員類別、流動時間、流動原因、聯系方式“五個清”臺賬。組織黨建指導員在新就業群體中定期開展流動黨員“雙線梳理”,幫助29名黨員轉入黨組織關系。安排組織部業務骨干、各鎮街流動黨員工作負責人舉辦現場答疑,與流動黨員“面對面”交流,解讀相關政策文件、公開黨組織聯絡方式,幫助流入黨員就近找到黨組織。組織31名流動黨員代表實地參觀紅旗社區“合肥老火車站記憶”展、東部新中心規劃展示館、青年創意田園等,沉浸式感受瑤海發展變遷,與瑤海產生共情共鳴。
打好初心“教育牌”,讓流動黨員“流而有學”。聚焦流動黨員學習難沉入、使命感不強等問題,組織開展2025年度流動黨員“凝心鑄魂”春訓工作,因地制宜開展定制化理論教育、黨性教育。與市委黨校教授提前溝通,以追本溯源、案例對比、旁征博引的教學方式,結合“春晚機器人”“深度求索(DeepSeek)”等時下熱議話題,生動開展黨的創新理論教學,讓參訓黨員沉下心、坐得住、聽得進。組織流動黨員走進渡江戰役紀念館等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以重溫入黨誓詞、過“政治生日”等方式共憶入黨“初心”。依托市、區兩級黨員教育示范點,開展“學習身邊榜樣”活動,組織流動黨員通過“安徽黨員大課堂”“合肥先鋒網”集中觀看學習《不滅的燈盞》《社區里的“好”阿姨》等講述身邊榜樣事跡的黨員教育電視片,共同汲取奮進力量。
打好暖心“服務牌”,讓流動黨員“流而有為”。聚焦流動黨員作用難發揮、榮譽感不強等問題,開展“建言獻策”“崗位建功”“社區共治”等活動。結合流動黨員春訓工作,發放《“我為瑤海獻一策”意見建議征集問卷》,整理出流動黨員需求及建議43條、“微心愿”2個。成立“瑤熠生輝”志愿服務隊,組織流動黨員參加文明創建、“四點半課堂”、愛心送考等志愿服務活動1500余人次。通過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聯盟、“智小哥”工作室等“新鋒”平臺,設置“崗位建功”示范崗,聘請40名優秀黨員快遞員、黨員外賣送餐員擔任“小區治理體驗官”,通過“順手公益”“隨手拍”等形式,收集居民訴求、道路隱患、違章搭建等問題線索,協助社區解決問題385件。搭建“社區合伙人”共治平臺,吸引30名流動黨員加入,就近參與社區“周四來說事”黨群議事會、“開心鄰里日”等活動,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協助社區推進老舊小區天然氣開通、編排演出“情景式黨課”等,在城市發展中展現新擔當。(許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