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肥西縣豐樂鎮黨委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緊緊圍繞“黨建促振興”教學主題持續發力,創建“樂說振興”基層黨校品牌,創辦“黨校+基地”教學模式,通過構建“三化”培訓體系、打造“三維”師資矩陣、創新“三式”教學模式,推動基層黨校成為黨性錘煉的“大熔爐”、能力提升的“加油站”、產業發展的“智囊團”,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構建“三化”培訓體系,把準需求“風向標”。特色化陣地建設。充分挖掘鎮內教學資源,創新“黨校+實踐基地”教學模式,串聯顏文斗公園、豐樂社區信用超市、新華農事服務中心、萬畝荷園等現場教學點,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黨員教育陣地網絡。2023年,豐樂鎮通過肥西縣基層黨校“一校一品”創建(第一批)驗收。系統化課程設計。建立“1+4+N”課程框架(1個政治理論核心課+4類鄉村振興專題課+N個特色選修課),圍繞黨性淬煉、基層治理、產業發展、廉潔教育等專題,精心設計“黨建+鄉村振興研學”特色品牌路線,激勵廣大黨員在紅色信仰中汲取奮進力量。精準化分類施策。開設“五類學員”分類培養課程,“黨員干部能力提升”班、“青苗成長”班、“銀發先鋒”班、“田間課堂”涵蓋村“兩委”成員、后備干部、致富帶頭人、青年黨員和老黨員等不同群體,讓黨員在家門口就能接受高質量的教育。
打造“三維”師資矩陣,建強教學“主力軍”。培育精良師資隊伍。圍繞政治理論、革命傳統、工作實務等多個維度,精心打造了一支“領導干部+理論教員+各類專家+本土人才”的講師隊伍。以黨校教師為主導,組建“豐樂河畔” 宣講團,通過參與各類宣講活動,以干促學,不斷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挖掘本土人才。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聘請 6名農技“土專家”擔任特色產業顧問。同時,積極邀請縣委黨校教師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將鄉村振興的政策解讀、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先進理念等最新的理論知識,帶到豐樂基層黨員身邊,讓豐樂的黨員干部緊跟時代步伐。結對幫帶傳承。實施培養計劃,1名講師結對培養1名學員,組織年輕干部與村支書“師徒結對”,通過言傳身教、生動案例等方式讓年輕干部迅速成長。
創新“三式”教學模式,提升教育“含金量”。固定式理論講堂。用好鎮黨校及村級各教學基地,結合三會一課制度開設“書記講堂”,村黨組織書記帶頭講黨課,分享工作經驗與思路,同時,組織黨員交流發言,暢談心得體會,切實提升黨員教育的深度與廣度,讓理論知識真正入腦入心。沉浸式田間課堂。以鎮黨校為核心,將黨員教育場景延伸至烈士公園、廉政廣場、田間地頭、農家小院、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生產一線,實現黨員教育從“會場”向“現場” 的轉變。2024年共開展田間教學6期,為600多名黨員群眾送去農業實用技術,帶動帶動周邊農戶增收8000元。互動式“指尖課堂”。充分利用“遠教+手機”模式,將現代移動互聯網技術融入傳統遠程教育領域。通過推送優質課件,有效解決了因事請假、年老體弱、行動不便以及外出務工黨員學習難的問題,確保全體黨員“不掉隊”“不漏學”,實現黨員教育全覆蓋,推動學習見實效。(段雅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