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廬江縣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規范陣地建設、建立長效培訓模式、豐富互動教育形式為驅動,推進教育教學點建設工作,不斷探索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新路徑,為推動黨員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力。
在“管”上下功夫,促進運行管理規范化。各鎮、街道(園區)黨(工)委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把辦好、管好、建好黨員教育教學點作為重要政治責任,堅持實際實用,統籌用好本地資源,重點盤活現有資產資源,通過整合各鎮(街道、園區)會議室、干部實訓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場地資源,在全縣21個鎮(街道、園區)分類分層次建立起黨員教育教學點231個。嚴格按照“六有”建設標準,即有組織機構、有師資隊伍、有教學設施、有培訓計劃、有管理制度、有經費保障,各鎮(園區)黨(工)委副書記兼任教學點負責人,組織委員協助管理,黨建辦公室負責日常教育培訓。從上級領導班子成員、本地班子成員、業務骨干等群體中邀請授課人員,確保教學點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教。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等7項制度,明確黨員教育教學點的管理機制、教學對象、運行規則等,確保其規范化運行。
在“學”上出實招,推動培訓形式多樣化。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扣黨中央部署和省市縣委要求,聚焦黨員教育熱點重點工作,建立“三位一體”課程體系。結合鎮村黨員年齡、工作職責等特點,制定“4+N”培訓計劃,有序舉辦4個規定班次,并圍繞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等中心任務,自行開設N 個自選班次。目前各地共開展培訓132場次,累計36248人次參訓,進一步提升各級黨員現代化建設能力。對農村黨員,注重加強農村政策法規、實用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對社區黨員,突出社區治理、服務群眾等內容。通過“送教上門”、流動課堂等方式,確保流動黨員、年老體弱黨員等群體也能接受到有效的教育培訓。
在“用”上見真章,突出實效發揮最大化。挖掘各鎮本土資源,精選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紀念館、云里安凹民宿等現場教學點35個,整合“紅色之旅”“鄉村振興 農舍經濟” 等6條黨員教育實訓主題路線。創新“四個一”培訓方式,即在每個現場教學點“一名解說員+一份解說詞+一組展板+一段專題片”的培訓模式,通過現場演示和經驗交流等方式,詳細解說各地紅色黨性教育、村集體領辦合作社等12類路徑方法,培訓黨員群眾1600余人次。圍繞紅色教育、科技創新等主題,建立“1個黨員教育教學點+ N個黨員教育現場教學點”的培訓矩陣。各地深入挖掘當地經濟發展經驗,匯編案例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土教材”,崗灣街道崗灣社區《以黨建引領“紅色引擎”,助推業委會“揚帆起航”》入選全國社區黨建創新案例。注重將紅色資源與經濟發展經驗相結合,打造一批“農舍經濟”“紅色之旅”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現場教學線路,進一步豐富培訓內容。(張鈺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