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瑤海區聚焦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短板,創新開展“新新向黨”黨建品牌創建行動,通過構建“1+2+5+N”標準化體系,推動黨建工作與行業發展深度融合,為新業態領域高質量發展注入“紅色動能”。
“一條主線”舉旗鑄魂,強化黨建引領。以“舉旗鑄魂、引領發展”為主線,強化新業態領域政治引領。建立“線上+線下”雙軌學習機制,開設“指尖課堂”“云上課堂”,通過“云會議”形式,組織“三新”黨員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觀看紅色影片、分享讀書心得;打造“班前一刻鐘”“車間課堂”、書記講黨課等學習載體,把理論武裝工作貫穿到“三新”組織黨員教育全過程。將黨建嵌入企業發展戰略,推動黨組織參與重大決策,在技能培訓、職業認證中融入黨課內容,打造“黨建+創新”雙向賦能模式,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兩個覆蓋”織網扎根,發揮組織優勢。針對新就業群體流動性強、組織覆蓋難的問題,創新“動態摸排+靈活組建”機制,對快遞物流、外賣配送等平臺企業、網點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建立經營運行、黨組織建設、職工隊伍、黨員隊伍、出資人等“五個清”臺賬,保動態記錄、定期回訪。采取單獨建、聯合建、流動建等方式在“三新”領域新建黨支部15個、群團組織42個,把黨員吸引過來、組織起來,幫助29名黨員轉入黨組織關系。在快遞物流、網絡直播等重點領域成立行業黨委或、黨建聯盟,構建“行業主管+屬地兜底”協同管理體系,確保黨組織“應建盡建”、黨員“歸隊有家”。
“五個友好”靶向發力,多維賦能發展。出臺《瑤海區新就業群體“友好城區”“友好樓宇”建設行動方案》,圍繞“制度友好”“場景友好”“服務友好”“成長友好”“治理友好”等8個方面,制定15條具體舉措,發布暖“新”食堂、為“新”護航、愛“新”暑托、助“新”成長、居有“新”所、法援貼“新”、惠“新”健康、團聚青“新”、治理匯“新”、表彰“新”星十大項目,為新就業群體“溫暖筑巢”。積極構建新業態勞動者志愿服務積分激勵體系,“一人一檔”發放“積分存折”,設立社區“積分超市”,通過參與志愿服務開展積分兌換,讓新業態勞動者成為“文明流動使者”。
“N項服務”精準破題,深化暖心治理。緊盯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打造“10分鐘便捷服務圈”,建成“歇歇腳”紅色驛站建171個,提供飲水充電、應急藥箱等,服務快遞、網約配送員等各類新業態勞動者萬余人次。掛牌165家市場“愛心商戶”、6家商圈“暖新餐館”,為新業態勞動者提供優惠就餐服務。制定惠企政策清單,開展直播電商等定向培訓,落實職業資格認證補貼。建立“訴求直通車”機制,通過心愿墻、聯席會解決勞動保障、職業發展等問題。發揮新業態勞動者“移動探頭”優勢,開展“社區吹哨、小哥報到”活動,組建83支“瑤熠生輝”志愿服務隊,聘任外賣小哥擔任食品安全信息員、城市治理網格員、社區民意聯絡員、扶持政策宣傳員,參加小區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