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廬陽區三十崗鄉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堅持黨建引領,精準激活內在活力、產業動力、創新潛力,用心繪就“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鄉村新畫卷。
激發“內在活力”,黨建引領開出“戰略之花”。創建“黨建+網格”治理模式,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邊界清晰、不留空白,按照“任務相當、規模適度、方便管理、群眾認同”原則,實現“多網合一”。全鄉共劃分6個復建點小區(片區)網格、36個村民組網格,配備188名網格員,形成“鄉黨委—村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一貫到底的組織鏈條。聚焦“90后”年輕干部選拔培養,通過“擂臺比武”“揭榜掛帥”等機制,推動村書記在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等一線“賽馬比拼”。2025年以來,累計開展黨建業務、鄉村治理等專題培訓20場,組織村干部赴浙江安吉等地考察學習12次。建立“鄉領導班子+村書記”結對幫帶機制,實施“導師制”培養模式,助力全鄉7名選調生、15名村級后備干部在崗鍛煉,推動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生動局面。
激發“產業動力”,富民強村開出“發展之花”。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堅持“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9個村黨組織牽頭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培育“三十崗西瓜”“紅顏草莓”“科輻粳9號”水稻等地理標志產品,建成10個標準化蔬菜基地、5個規模化果園。構建農旅融合業態,依托崔崗藝術小鎮、大隱原鄉等特色資源,打造“政府引導+藝術家主導+村民參與”文化創意村,吸引57位藝術家入駐,建成38個工作室。開發“科普研學+生態體驗”旅游線路,串聯科學島、深空探測科普藝術館等科創資源,接待研學團隊100批次、學生2.08萬人次。舉辦西瓜節、蜜薯節等特色活動,同步開展線上云逛集市,帶動餐飲、民宿等業態增收,實現“農業+文旅”產值融合增長。
激發“創新潛力”,科技興農開出“成果之花”。培育數字農業引擎。推進“大數據+農業”融合,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基地,部署物聯網監測設備200套,實現土壤墑情、氣象數據實時監控。探索“區塊鏈+農產品”溯源體系,為西瓜、草莓等產品賦予“數字身份證”。汪堰村合作社流轉土地120畝發展智慧農業,引進智能肥水控制系統,提升水稻畝產值。深化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技大學等“院地共建”,建立“科學家+農戶”結對機制,引進智能溫室大棚、無土栽培技術等科研成果12項。實施“鄉村振興人才蓄水池”計劃,建立涵蓋致富能手、返鄉大學生、退役軍人的210人“人才庫”,出臺創業扶持、技能培訓等政策,吸引30名青年人才返鄉創辦合作社、電商企業。(黃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