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廬陽區三十崗鄉緊扣時代脈搏,積極探索以高質量基層黨建賦能鄉村治理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在完善組織體系、搭建治理平臺、創新運行機制三方面精準發力,推動基層治理與民生福祉共同提升。
密織紅色網絡,以體系之“針”串起問需于民的千條線。全面推進黨建引領鄉村網格治理工作,創新構建“網格指導員+黨小組長+志愿者”三級聯動管理模式。在6個小區網格成立功能型黨支部,36個村民組網格設立黨小組。推動“支部建在網格上,黨小組設在樓棟里,黨員責任落到群眾家門口”機制落地。常態化開展日常秩序維穩,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依托信訪部門矛盾調處機制,實現網格內部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的源頭治理目標。2025年以來,依托網格單元劃分區域完善基層場所配套設施標準化建設,整合基層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廣場等資源,因地制宜建立網格微陣地16個。
聚焦凝聚力量,借平臺之“力”構筑民意暢達的回音壁。搭建“線上+線下”雙平臺,讓群眾“話有處說”。線上搭建網格黨建信息化平臺收集民情社意,實現信息實時互通。出現問題“一鍵上報,分級處置”;線下鼓勵村黨組織因地制宜探索創新,盤活村部會議室、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場地搭建議事平臺。截至目前已打造“黨群議事廳”“網格協商角”等協商陣地10個。聚焦群眾關切的環境整治、民生保障等議題讓群眾在家門口說難事、提建議、評村務。定期組織“村民說事會”“板凳會”等活動,廣泛發動黨員、網格志愿者、群眾代表參與議事協商。推動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讓議事協商平臺成為凝聚民心、化解矛盾、聯系黨群的紅色堡壘。
鍛造為民服務,靠機制之“火”淬煉排憂解難的真本領。建立“黨員亮身份”機制,推動黨員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等力量下沉網格。在主題黨日走訪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走近鄰里鄉親傾聽群眾呼聲,變“收上來”為“走下去”。2025年以來,收集道路改善、養老醫療、垃圾分類等意見建議20余條,解決鄰里糾紛等“疑難雜癥”30余件。同時建立“紅黑榜”督辦機制與群眾滿意度回訪機制,通過與當事人見面、電話聯系等方式進行反饋。實行“一事一評”,評價結果劃分等次,由群眾民主評議。定期梳理評價結果,深刻剖析原因,讓群眾的“問題清單”轉化為黨員干部的“履職清單”最終成為村民認可的“幸福賬單”。(谷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