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蜀山區衛健委堅持把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創新制度供給、強化要素保障、優化人才結構,持續發力“引”“育”“留”關鍵環節,為健康蜀山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按需補充,“引”進人才。緊扣基層醫療衛生發展大局,圍繞健康蜀山發展需求,堅持以用為本,按需引進配置人才資源。聚焦痛點堵點,對標劃定涉及基層醫療、衛生監督、婦兒等重點領域急需專業,重點招聘臨床醫師、公衛醫師、影像等緊缺型人才,簡化招聘程序,并通過公開招聘、人才引進、購買第三方服務等方式拓寬引進渠道,近三年共引進人員159名,衛健人才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專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現已實現基層專職公共衛生醫師配備100%,基層中醫師配備100%。與市級醫院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積極引入上級醫院“名醫”資源,其中省中醫院每周安排40余名副主任及以上中醫專家直接入筆架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讓群眾在家門口也能看得上專家號。
專業培養,“育”強人才。結合人才成長階段需求,分類施策,加強黨性黨風、醫德醫風建設,定期組織開展業務知識、技能操作、管理能力等在職培訓,鄉村醫生輪訓現已實現100%全覆蓋,衛健人才隊伍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升。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常態化培養機制,本年度已選拔培養3名社會中醫師承人員,組織13名臨床類別醫師參加市級非中醫類別學習中醫培訓班。選派基層醫療人員參加長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聯盟干部人才交流,組織40名業務骨干赴上海、杭州等地區實地考察學習,提升衛健隊伍整體業務水平。系統內現有中高級職稱387人,近三年增長率達53.57%,有效推動衛健人才“需求側”與“供給側”的精準匹配。
激發活力,“留”住人才。傳承發揚“店小二”精神,想人才之所想、之將想、之未想,聚焦人才最關心最關切的問題,科學設崗、按崗聘用,持續鞏固完善“公益一類保障、二類管理”運行機制,按照“兩個允許”,堅持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將績效分配與考核結果掛鉤,由區財政、人社、衛健等部門聯動核定合理提升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支結余用于績效獎勵的比例。實行在崗在職人員同質化管理、同等化待遇,引進人員按職稱核定待遇,按照“即評即聘”原則定向使用。加強村醫工作保障,為村醫購買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責任險,做好到齡退出鄉村醫生生活補助發放工作,提高村醫隊伍的積極性和穩定性。